波澜百丈任风起 永立潮头林常平

2021-03-23 09:23 CCTV品牌联盟 文章来源:CCTV品牌联盟

3月10日,《人民代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波澜百丈任风起 永立潮头林常平》的文章,它讲述了林常平坚持梦想、不忘初心、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

2019年1月28,福建省评选的“改革开放40年福建四十位杰出企业家贡献奖 ”揭晓,林常平入选其中。作为福建鑫磊集团在董事长,这是他艰苦奋斗的40年,也是他坚守初心的40年。林常平从改革开放初期,福建霞浦县的纳税首户,到今天拥有近十亿资产,涉及金融、旅游、贸易、教育,酒店业以及新型建材开发销售的大型民营企业,他的每一步都走在时代的前沿,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四十年风云变幻,四十年曲折创业,四十年艰苦奉献。事业成功之后,他不忘造福社会的初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真正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生境界。

《灵魂的重量》印证不凡的人生

以林常平为人物主角的长篇纪实小说《灵魂的重量》,最能体现他潮起潮落的传奇人生。该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他七十年人生,三落三起,抱病创业,在跨越四十年时空的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人生历程为线索,全方位地展示出一位坚持梦想、不忘初心的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故事,以及他亲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起落沉浮和心路历程。

该书主人公林常平先生和褚时健的经历非常相似。他经历过两次牢狱,在监狱中度过了二十年,期间失去了自己的爱女,饱受心脏病反复发作的折磨。但是他不畏艰难向死而生,历经三次创业,最终成就了辉煌的人生和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他在创业历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及为实现自我改变与升华而做出的各种努力。他在狱中珍惜时光,熟读中国二十四史,还自学法律拿到了学位证书。林常平认为书是洗刷灵魂的良药,年轻人要多读书,要终生学习。他那种搏击人生的精神,让人深受感染。 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福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40年,这一时期也是给林常平创造奇迹的40年。林常平勇敢探索与奋力拼搏的40年,谱写出了一曲曲精彩的篇章,他也为福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一个人的突出贡献。他以自身的经历彰显出《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人生坎坷与辉煌并进之路。

少年悲苦青年路 勇于突破遇波折

时光回到七十年前,1949年7月宁德市霞浦县下浒镇,一个生命呱呱坠地,然而命运对这个新生命则不太公平,当他还没出生时,父亲就已不幸离世。这个倔强的生命到了6岁时,母亲也病逝而去。这个不幸的孤儿就是林常平,幼小的他只能由哥哥抚养,生活的艰苦伴随着他的成长之中。爱学习的他,因为家境贫寒,只能读完小学,就承担起生活的重担,而不能继续上学,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爱好学习的他一直没有中断自学,自学成为了他一生成长的动力。他后来因为自学成才,在政府的帮助下,当起了农村民办小学的代课教师。因为他自己的经历,使得他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求学之路感同身受。对贫困家庭的学生自然充满同情之心,任教期间他常常在自己还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仍然尽力资助贫困学生。他的代课生涯,让他始终与教育结下了深厚的情感和缘分。

林常平出生的宁德市霞浦县下浒镇濒临大海,他从小就沐浴着海风长大,一直向往与风浪搏击。但是由于他还没出生时,父亲乘船出海便再也没有回来。含辛茹苦的母亲病逝后,他是在兄嫂的勉力抚养和政府的关照下长大。成绩优异的林常平不想增加家里和社会的负担,小学毕业后毅然选择进入社会工作。而这个选择使得他走上了一条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他在“上山下乡”之前就是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努力能干的他还成为供销社的干部,后来被下放到老家的柏溪接受劳动改造。改造期间他不仅学会种地插秧、犁田耙地,还会开拖拉机、修理柴油机。当时,全国到处一片红,林常平经常背着画箱走村串巷,画毛主席像,写红色标语。这段经历意外成就了他过硬的书法功底,也塑造了林常平的精神。他在“上山下乡”中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了工农兵大学,可以到省会福州学习医学。当他满心欢喜地准备开启新的学习历程时,却被人顶替了名额,在那个年代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是他没有被挫折击倒。

后来落实政策知识青年可以返乡,1975年,本来要重返下浒镇供销社的他,中途被委任担当驻乡工作队队长。林常平自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胆略和眼光,在驻乡工作期间为了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他把各家各户的自留地扩大了一倍。他也因为这样做被批斗、审查和关押,被人称为“林大胆”。经营是他的天赋,为了提升经营效益,他不顾一切动脑筋研究经营业务。回到供销社以后,他把全部心思用在研究供销社的商品流通上,让林常平成为最了解当时中国市场的人。但是当时供销社体制太僵化,让他感觉无法施展才能。

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元旦,大陆对台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与台湾隔海相望的霞浦,有渔民开始出海跟台湾渔民以渔货换台湾的手表、收音机等当时时尚的产品。那时的福建省也相应出台了一些沿海对台贸易的相关政策,霞浦也先后建立了一些交易点。林常平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停薪留职”又是但是的新政策,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下海经商。

最开始林常平也是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和台湾渔民做交易,他用霞浦产的黄花鱼、石斑鱼等海货换购大陆需要的各种紧俏物质。到后来他凭着在供销社工作的经验,大量组织货源,增加交易品种,在霞浦开始了他的经营事业。他深入调查当时大陆与台湾群众对贸易产品的各种需求,努力寻求政策支持。在他的带领下,对台产品有高达600多万美元的年贸易额,每年接待来大陆贸易的台轮3000多艘次,为当地创造了超千万元的财税收入。

由于是刚刚改革开放,许多政策还处于模糊状态,敢于突破时代的商贸行为也会包含巨大的风险。那时投机倒把这样的行为就是违法犯罪,何况是这么大规模的贸易。历史的风向稍微一变,刚刚兴起的民间对台贸易就被定为非法贸易,于是林常平首当其冲以“投机倒把罪”被捕入狱。1986年12月17日,他最终被福建省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是林常平一生最难以忘怀的日子,人生遭遇了重大打击。即使是这样他依然没有自暴自弃,他积极努力,在狱中获得立功减刑,但是依然蒙受二十年牢狱之灾。在狱中他不想连累妻子,在给她的信中,用血书写下“离婚”的信。但是妻子的不离不弃,使他有勇气度过了狱中无比艰难的岁月。

保外就医再创业 风云突变又回潮

由于林常平表现优异,再加上他身体不好,在1995年,他获得保外就医。但是走出高墙的林常平,迫切地想要追回狱中耽误的时光。要重新创业,东山再起。当时许多朋友劝他别再下海折腾,平平安安度过余生。但是已经苦熬多年的他,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没有体现人生最后的价值观岂能就此罢休。在上世界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邓小平提出的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讲话,举国上下一片沸腾,人们不再因为经商贸易而惧怕投机倒把,人们更多地想寻找商品交易的机会,实现产品与物资的价值交换。但是当时“投机倒把”这一罪名还没有在法律上取消,而这一罪名是国家在1997年颁布的《刑法》中才被取消的。但是这对于当时还想创业奋斗的林常平来说依然是潜伏的噩梦。

保外就医的他乐观地认为一个最好的时代已经来临。当时宁德地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还开办了工业园区,但是当时落地霞浦的企业则很少。人们希望林常平带头为霞浦的经济开创一个新天地。刚刚保外就医的林常平一边为自己治病,一边进行市场考察。他走访朋友,同时到各地考察各种类型的企业。那时的他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春风,于是他开动脑筋去思索霞浦和他的未来发展之路,到处学习请教,以适应当时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这时他在狱中学习和积累的各种知识开始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他发现霞浦从1990年开始兴建淡水鳗鱼养殖业,并且引进欧洲的鳗鱼苗进行养殖。当时霞浦的鳗鱼养殖已经有大小养殖场近百家,鳗鱼的养殖面积超2000多亩。但是那时霞浦由于交通不便,成品鳗鱼外销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导致许多养殖场经营出现困难。日本人最喜欢吃烤鳗鱼,于是他想到活的鳗鱼不好运,要是把鳗鱼加工成烤鳗鱼就会大不一样,于是他决定引入外资建设烤鳗鱼的加工厂。很快在他的积极努力下,烤鳗鱼的加工厂外资到位,一个年产500吨,产值近亿元的烤鳗厂在霞浦县东关桃园工业区开始建立。政府相关部门都高兴地认为,霞浦很快就能形成鳗鱼饲料生产、鳗苗捕捞、养殖、出口加工的一条龙产业链。电视台等媒体也纷纷进行各种报道,林常平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搞活县域经济的先进事迹闹得十分响亮。然而正当他风生水起之际,由于他当时还处在保外就医之中,舆论纷纷导致他重新收监。由于当时投机倒把之罪还没有在《刑法》中废除,实乃人生不幸,又是十年牢狱之灾。等他再度恢复自由身,林常平已经55岁了,满头白发的他,依然壮志未酬。

曾经多磨难,如今又辉煌

时光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如释重负的林常平重整旗鼓,提着旅行包,又一次独自出门远行。他在一张遗落的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关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政令——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控制减少污染,所有的建筑工地将不得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搅拌。一个巨大的商机在他的脑中闪现,这时他把目光投在车流滚滚的公路上,恰巧一辆混凝土罐车驶过,车身上巨大的搅拌罐缓慢转动。林常平内心潜伏的信念又一次被激发,于是他先去实地考察了建筑工地,又找到了商用砼的源头进行研究,最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心里产生了——建自己的混凝土搅拌站。

接下来他一头钻进了混凝土搅拌的生产线中,仔细观察研究,虚心地向业内人士请教,一路摸底调查。谋划着厂房如何建设?地址选在哪里好?需要的水泥和砂石材料从哪里来?相关的物料如何运输?生产规模多大等等。经过一番研究,他最后收购了一家倒闭的混凝土搅拌企业,并且在此基础上注册成立了福建鑫磊工贸有限公司。企业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只短短几年,他的生产基地面积就达到了3万平多方米,企业年产量混凝土超百万立方。形成了一个拥有3条“三一重工”的JS300型全自动生产线,数百人的专业型企业。在混凝土商砼成功的基础上,他又将业务拓展到机制砂、石料场、加油站、酒店、幼儿教育、金融信贷等诸多领域,发展成实力雄厚的福建鑫磊集团。经过他十几年的拼搏,如今的鑫磊集团已经是注册资金1.5亿元,净资产6亿元,年产值8亿多元,利润6千多万元,每年纳税达千万元的企业。

林常平的一生可以说是在创业和牢狱中拼搏奋斗,这也能体现出他人生最强大的张力与斗志。每一个挫折,对普通人来说可能都会消沉与颓废,但他每一次都会让自己再次振作奋起,如同凤凰一样浴火重生,更加辉煌。

曾经英姿勃发,再回首已是白发沧桑,但是这都改变不了他一往直前的奋斗之心。如今苦尽甘来,依然初心不改。他独自一人时,喜欢引吭高歌,最喜欢唱的歌是《我的中国心》。小酌微醺后,他提笔蘸墨,奋笔疾书,他用遒劲的笔力书写毛泽东诗词。多年他始终坚持每天六点钟起床,然后开始打太极拳,精神抖擞地继续他的工作。就如同他唱的《我的中国心》中的歌词,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是他人生的写照。林常平生于共和国成立的年代,这一代人注定更加关注国家前途与社会时弊。也更希望为中国的伟大复兴与崛起付出他们的努力。

不忘教育设基金 成功更多做公益

林常平独特的人生际遇让他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别人的苦难也更加心存悲悯。事业有成之后,“公益慈善”成为林常平的一个重要事业。多年来他为霞浦县的教育、医疗、交通以及助学济困等公益事业先后捐款近5000多万元。由于对教育的渴望和曾经做过代课教师的经历,他为家乡下浒镇专门设立了助学基金会,后来又相继建立了“林常平霞浦一中教育基金”、“林常平宏翔高级中学奖学金”等助学光彩事业。

他为霞浦县一中、实小等20多所中小学捐资近1000万元。他每年还定期为霞浦县和江西革命老区的贫困大学生进行金秋助学活动,为每个学生资助5000元,受到他资助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已经达100多人。面对疫情的冲击,许多经济不景气的企业更是资金吃紧,林常平依然坚定地说:“今后这个教育基金要传给我的孩子们做下去。”

在林常平跌宕起伏的人生过程中,让他分外惜福,也更加仗义疏财。对于公益事业则是义不容辞,在得知县里塔岗山景区路段年久失修导致多起意外后,他出资50万用于道路硬化。对古岭下村他先后出资180万元,改造路段、铺设桥梁,完善抗洪排涝等设施。他也多次捐款,用于建设图书馆、艺术馆,为服刑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年,他对口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为改善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促进贫困户发展生产累计的捐助资金高达460多万元,还设立了"鑫磊精准扶贫基金",亲自制定扶贫计划,事必躬亲逐项推动落实。2021年1月15日,林常平捐赠30万元与南平市政和镇镇前村、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签订助力乡村振兴计划,进一步推动乡村扶贫工作。

不忘党恩抓党建,永立潮头再向前

作为优秀企业家代表,林常平不忘党的关怀,以党建+企业经营的新型管理模式,努力推行和发展企业文化,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他始终满怀感恩之心,他坚定地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他领导的福建鑫磊工贸集团用党建引领,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他的企业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林常平本人也获得了“改革开放40年福建机械行业杰出贡献企业家”和“八闽之子”的无比殊荣,《灵魂的重量》一书出版发行后获得了热烈反响,可以说是好评如潮。今天作为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宁德市“十佳民营企业家”、霞浦县政协委员和县企业与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林常平成为了一个具有社会正能量的爱心企业家。

但是他心里十分清楚,在他头上所有的光环都只是过去的光荣,只有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才能让他的人生更加闪耀。虽然他已年逾七旬,但他仍有未尽的梦想,他说:“剩下的时间,我还要超越自己!”他要用人生书写拼搏奋斗的历程,展现他百折不挠的精神。从1978年到今天,中国已经穿越40多年的改革历程,而林常平则印证了那四十多年的曲折与艰难,但是他依然拥有勇者不惧的精神力量。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普通人,以敢于突破的勇气实现自我价值的跃升。在中国的转型时期,被体制所限制而遇到巨大的人生挫折,在那个矛盾重重的时代,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内心与身体之上。当他被时代大潮所裹挟时,虽然被当时的时代所限制,但是依然不能熄灭那一代人奋斗的心火与时代的大潮相碰撞的力量与决心,那也是时代赋予当时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历史责任与机会,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激荡的四十年,如同潮起潮落的大海,一些时代的勇者,即使面对百丈波澜,也要永立潮头再向前。

法律声明:本公司为媒体资源整合营销策划公司,非电视台关联单位,若有著作权人或单位对本网站内容主张权利,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本网站广告价格仅供参考,最新刊例价格请以电视台官方发布为准。